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6|回复: 0

碧翰烽:山东女孩被骗致死揭开三重深层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7 0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广网济南8月25日消息 近期,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中坦村的18岁大学新生徐玉玉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导致呼吸心脏骤停最终去世。消息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与徐玉玉家相隔不远的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塔桥村的大一女生小芹也遭遇了电信诈骗。对方以小芹“涉嫌洗钱”为由,把她两张银行卡里的6800元钱全部骗光。记者在发稿前刚刚获悉,同在临沂市的临沭县大二学生小宋在连续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去世。

  据介绍,电信诈骗因为能说出被骗人基本信息,让人深信不疑,从而让不少人陷入骗局。那么,个人信息为何频频被诈骗分子利用?电信诈骗又为何如此猖獗?

  同一个地域,接连发生如此之多的电信诈骗案件,不由得让人震惊其信息泄露的精准。而两个孩子相继死亡,不由得让人看到诈骗之恶以及背后的问题之深重。

  也许有人说,诈骗致人死亡只能算是一个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如果真是如此,只能说明这种人的冷漠与可怕。

  事实上,这些年来,诈骗案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相信每个中国人,包括男女老少,都曾经历过: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络陷阱,等等,几乎无处不在,防不胜防。不论是经验老到的人,还是初涉尘世的人,恐怕都有过被骗的经历,只不过受到的损失不一样而已。

  这就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电信网络诈骗屡禁不止?甚至于愈演愈烈。是我们的反诈骗知识严重欠缺,还是我们的反诈骗能力严重滞后?还是我们的骗子越来越高明?有时候仔细想想,感觉骗子的技术也不过如此,但为什么就是治理不了呢?

  1:重经济轻社会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存在,导致此类社会问题得不到真正重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女孩因骗致死,恐怕怎么也形不成当下的舆论。而就是这样的情形,居然还有一种议论,把矛头指向受害者,还觉得受害者自我的防骗意识太差。我就在想,一个好好的社会,难道非要每个人都睁大眼睛去防范每一个人吗?如此之不信任,活得是不是太累了。

  我以为,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此,而在于我们不少地方只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重视社会治理。在不少地方执政者看来,经济发展既能出显性的短期的政绩,又还能从中获取利益,包括灰色的、黑色的利益。而社会治理往往政绩是长期性的,不容易显现出来,而且还要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种思维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在经济管理部门,甚至蔓延到了社会管理部门。有的当交警的不仅要思考交通秩序如何维护,还要考虑怎么样多罚点款;有的当警察的不仅要维护治安秩序,还要考虑怎么样更多的创收;类似这样的执法部门恐怕都是如此。也许看到这里觉得不可思议,也可能在明面上看不到这样的计划,但事实上就是这样操作的,因为财政的预算与拨款就是与这些相挂钩的,挂钩到你部门的运转经费、办案经费等等。如果是这样的体系,你如何去保证这些部门能够维护公平正义,因为他们的心思不在这儿。

  记得有位警官曾对电动车失盗的朋友说,你还是要报案,可朋友并没有报案,朋友说这种案子报了也是白报,根本破不了。不过警官的一段话让人深思,他说,像这样的案件还是要报的,虽然说一件单独的小案子引不起领导的重视,毕竟破案是需要经费和精力的,但是如果这样的案子多了,可能就引起领导重视了,就会合起来作为一个大案件来侦办。从这段话你就能看出,这里面的奥妙是什么?这也就导致一些违法成本不断降低,助长了一些违法现象的猖獗与盛行。

  2:一些企业和职能部门的社会责任欠缺,存在很大不作为的问题,往往把风险都推给消费者。实名制说了那么多年,为何就是落不了实?是这个制度推行有很大的社会阻力吗?应该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一些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作祟。相比较社会效益来说,非实名制带来的庞大客户发展量,肯定更为诱人。

  记得有一个县里的官员曾说过,当年他们在整治网吧违规现象时,要执行国家有关法规“零点断网”规定时,有的通信网络企业就是不执行,还把市场经济的那一套拿来说,却从未想到法律的规定与社会的责任。

  信息的泄露在今天正在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很多人在骗子面前,已经被扒得“一丝不挂”。在这个信息保护的层面,我们的法律是不是显得太过软弱无力,是不是有部门觉得这些事无关大局。

  关于银行卡盗刷的现象,明明银行卡在自己手里,却往往卡里的钱就被取走了。虽然有卡主信息泄露的情形存在,但是银行就没有丝毫的责任吗?为什么你的卡能够轻易让人复制,并且能够取走钱呢?

  对于有的职能部门来说,在如何获取部门利益方面,巩固和扩大部门权力,增加审批权、执法权、收费权等等,可谓是竭尽全力,但是在如何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时,又真正尽到多少职责。即使有的,也恐怕以运动式的治理居多。

  这也由此派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整治社会问题的方法手段上,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制度性的法治方式?往往一个事故发生了、案件出现了,就搞几次专项整治行动,声势浩大,效果看似卓著,可惜往往就是一个时段,过了这个时段又消停了。如果问题再发生了,又来一次行动。如此往复治理,问题也在往复,就是得不到根治。

  这种治理方式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治理需要向法治化转变,要按照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来进行。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法治思维和方式也是被动的,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从来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东西。

  而在当今“为官不为”的官场现状,更让人担忧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社会问题的不作为,因为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作为,何况这些本就让领导没有多大兴趣的社会问题。

  还有,如何对付越来越多的诈骗现象?有关部门不是只教人们如何去自我防范,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度预防和打击整治上来。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自我防范的,对于幸福的老百姓来说,也不能总把精力都放在防这防那上来,这样的社会还有幸福感吗?

  3: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吞噬了多少人的底线,不劳而获、有钱就是理、有钱就成功。骗子之所以肆无忌惮,之所以连申请助学金的贫困孩子都不放过,就是在疯狂的金钱诱惑之下而滋长的。

  骗子的滋生环境有很多,利用了当前社会管理的制度漏洞,利用了当前社会唯钱的精神环境。不少人不问钱的来源,不问钱的干净,只要有钱,就觉得成功。于是乎,不择手段、不问是非成了一些人的主流,钻法律的空子,不讲道德良知,也变得十分有理,还觉得自个十分聪明,因为这也能赚到钱。

  传销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就聚集了一些人的疯狂发财之道,那就是“骗”。只要“骗”得到,亲人、朋友,都没有关系。而这种“骗”,往往还被一些人视为成功之道,觉得自己特有本事,洋洋自得。

  之所以上当受骗,除了各种信息的精准泄露之外,骗子们还抓住了国人的一些不健康心理,那也是唯“钱”的心理,也就是幻想发横财,幻想不劳而获。在一些投资理财、微信诈骗的案例当中,有不少人怕就是这样一步步进入圈套的。

  作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绝对不是骗子横行的国度。而一定是创新创业的国度。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勤劳勇敢才是我们的优秀气质与传统精神。面对财富,我们需要提振勤劳的、创造的、创新的财富,而不能让投机的、钻营的、非法的、违背道德的成为财富的主体,如果是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一个好的财富观的形成,显然不是靠口号能够形成的,这需要深层次的道德、法治文化来积淀,需要靠厚重的文明素养与制度环境来形成。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我们需要不断地增加自身收入,但我们的收入应该是干净的、劳动的,至少主体应该如此。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4-20 21:39 , Processed in 0.0764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