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39|回复: 2

6哥的话:C919的首飞意义和它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0 23: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飞机C919首飞完美收官,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值得每一位“真正的中国人”为它骄傲自豪。C919的首飞成功意味着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干线客机,尽管离投入使用,尤其是实现核心组件的高占比的国产化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但这一标志性事件意义之重大,无论用什么样的华美之词去夸赞它都不为过。

  从网上这几天的反应来看,大部分国人可谓兴奋不已,毕竟我们有了自己的客运干线大飞机,没有比这更值得国人自豪和骄傲的,没理由不高兴,不开心啊!

  可问题是如果是在未普及互联网,通迅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我们大伙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了解一下这个事儿,完了高兴上一阵子也就过去了,然后该干嘛干嘛。现在不同了,互联网的普及,通讯行业高度发达,尤其是智能终端的大众化,几乎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和看到这些大事件的发生。

  对大部分人来说能看到的尽是些表面的东面,能了解到的也就是官方解读的世人皆可知的数据和参数,再想了解一下事件的前世和未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在以前确实是个问题,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兴起,让许多秘密不再是秘密,让一切变成了皆有可能。

  只要你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或智能手机,除了核心的绝密数据资料,你想了解的几乎都能找到。就拿C919大飞机来说,从成功首飞到现在,时间不过两天,网上有关它的各种介绍和相关参数资料怕是几百TB都难以存储完。就6哥看到十多个有关C919的帖子来看,大部分是以C919起个头,然后就详细描述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历史,一个帖子中真正解析C919现在和将来的价值和影响的内容连1/5都不到。

  给读者科普一下中国大飞的艰难发展历程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大量的写手在重现历史时,往往就把自己情感好恶植入其中,让读者在回顾完这一段历史后,感叹中国航空事业的不易成了次要的,满腔怒火反而成了主流。我们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一些写手们笔下撕扯历史,拉仇恨的能力。本来一桩天大的喜事,经他们这一科普,中国的大飞机发展历史,成功首飞的C919已不是重点,批判历史,追究责任到成了主要的了,妥妥的拉起了一波仇恨。

  6哥只是想说,大家真的很了解那段历史吗?谁有第一手资料?不都是猜测和道听途说吗?“三人成虎”的危害还真不是一般的严重。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政策而己,既然是历史就让它过去吧,揪着不放于事有补吗?多关心关心我们今天的事,多想想我们的未来,不是更好吗?喜宴上哭哭啼啼能得到什么?

  一些人一直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当我们国家没这样的计划,没那样东西时,他(她)是既不提意见,也不找问题。一旦国家上个什么项目或做成某件事,立马就跳出来了,一下子意见广了,问题也多了。放着成绩不说,大肆地炒作问题,挖历史,爆黑幕等等,这已不是心态问题,更不是智商问题,而是立场、动机和屁股问题了。

  那C919的成功首飞到底意味着什么,它解决了什么问题?那它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首先,C919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们中国己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来计算也超了美国,在航天、深潜、基建、通迅、陆上交通等诸多领域已与欧美齐头并进,至少相差不是太多,有的甚至已超越了欧美,但在某些领域却一直面临的尴尬是,核心技术我们没掌握和专利不在我们手中,如航空发动机,IT的操作系统和根服务器。也就是尽管我们在这些领域里可以玩得很嗨,但面临着随时被别人卡脖子的危险,虽然这种机率很小,但不代表它不会发生。

  每年光购买核心部件的钱和交的专利费,就把我们在这些领域的创造的一大半利润都交给了别人。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被迫购买整机和整个系统,这个代价就更大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现状就跟让医生看病后买药一样,人家说啥就啥,你能,你敢跟医生砍价?也就是说在这些领域我们一直是处于相关产业链的中低端,扮演着血汗工打工者的角色。

  现在C919试飞成功就好比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它姓“中”,孩子的成长只是个时间问题,不是有这么一句民间谚语嘛,“有小就不愁大,就怕你没娃娃”。接下来我们要做就是逐步做大做强我们的大飞机,这需要时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和研发,通过技术积累使零部件国产化渐渐提高,技术自主化逐步完成,当然100%国产化根本没必要,那会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重复和浪费,要摒弃那种一提到什么平台就要求全部国产化的观念,欧美算是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了,制造大飞机的一部分零部件还得从我们这里采购,只要核心部件完成了国产化就好。

  “有没有”这个问题从概念的表达上也就一句话的事儿,但是为了这个问题,从决策层到普通民众争论了几十年,尤其是我们的航空人,参与大飞机的研发、制造是历尽艰辛和困难,可谓一波三折,今天终于圆了大飞机的航天梦。这一份兴奋中包含了多少泪水和心血,恐怕是普通民众根本无法理解和体会得到的。

  所以我们只要分享这份喜悦和幸福就行了,没必要跟着一些带节奏的去探究什么。。。。。。

  其次,C919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技术垄断方面

  C919的首飞成功,对我们国家的意义决不仅仅是中国有了一种型号的干线客机这么简单。

  任何东西,尤其是这种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的平台的诞生或出现,在于它到底能给人类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即它的实用价值越大,人类受益越多,那它被重视和利用的机率也就越高,如果这个平台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原材料和人工合成,那它就会成为某一类人,某一个组织,某一个或一些国家的垄断性专利。

  如果没有人,没有国家能打破这种垄断,它们就一直保持下去。中国的C919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一直以来霸占世界民航领域的是欧洲的空客和美国的波音,虽然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下了制造民航客机的能力,而且也能制造民航客观,但在国际民航主流市场上俄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国际民航市场被波音和空客完全瓜分了,C919的出现将打破这种被垄断的格局。也许短期内我们无法撼动波音、空客两大巨头在国际的地位,但我们国内市场的需求就可以在短期内支撑起大飞机的生存,也就是说用不了多久,国内民航干线窄体客机的这块蛋糕以后波音和空客只能看了。这下你知道它的价值和影响了吧?!

  在经济方面

  目前我们的所有航空公司运营的窄体客机共2493架,其中波音1158架,占46.4%;空客1177架,占47.2%。从上个世纪新中国建立到现,我们累计从美俄欧进口各型客机约3000架。这个综合的花费应该接近万亿了,如果这个市场由我们自己来点领,那么民航商用大飞的成本和商务费用就会降下来,节省大量的外汇。更主要的我们打破欧美在窄体民航客的垄断,不再依赖它们。

  尽管我们的C919大飞机据说预计还要约3年才能投入适航,但现在订单己达570架,客户23家,客户主要是国内的,当然也有国外的。说到时间,伙伴们不用担心,中国速度会让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说是预计,也许因为“需要”,2年,1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就可以投入适航。

  中国质量即使欧美出于自我保护,不愿意购买,也会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它们一定青睐中国大飞机,发达国家只有几个,发展中国家却有一堆。

  中国价格一定会让欧美愁眉苦脸,让发展中国家喜笑颜开,而且中国做买卖就是做买卖,欧美更喜欢谈生意时讲政治,欧美总是把白菜当人参卖,中国却能把人参弄成白菜价。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福音,对欧美来说是“灾难”。

  当然欧美俄是不会坐等中国做大的,明着打压中国己不敢了,那就是利自己的优势尽可能挤占中国的市场份额,削弱中国的相关产业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伙伴可记得2015年9月份波音公司在成部急慌慌地建分厂,2016年就搞了落成典礼的事吗?这可是波音本土外的首家分厂。2016年10月份波音中国总装厂落户浙江舟山,用心良苦哟!这有就是空客A320系列己在天津布局和运营了8年。俄罗斯也跟中国合作研制宽体客观。。。

  说实际的,现在的中国不缺钱,不缺人才,就缺时间,合作固然能学到技术,但像来在核心技术上对我们守口如瓶,给我们脸色看的欧美俄一下对我们这么“热心”,6哥总得别扭。但愿是我想多了。

  什么?你想到了《多收了三五斗》中帐房先生,哦!他不是说,“爱卖不卖,码头上洋米洋面多的是”。那个被挑落马的铁道部的,当年在我国的高铁建设上不就是不就是这样吗?

  在军事方面

  大家知道我们在预警机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包括许多先进的电子战和反潜固定翼飞机都很先进,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这些战争利器的平台要么是由其它机种改建的,要么就是把相关的设备内嵌到运输机里,作些局部的改造,就被当做了一个新的武器平台,比如我们的空警2000,它的载机就是进口的伊尔-76。这要在平时也没什么,要是战时断货呢?即使这种情况不存在,长期依赖进口也不是个事儿。

  有伙伴可能说了我们的有运-20呀?把它改造一下不就行了吗?伙伴们要搞清楚的是,运-20是为运程战略投送量身定做的,自重20吨,起飞重量200吨,本身就皮糙肉厚,并不适合改成预警机、电子战机和反潜机这几类特殊机种。而且将来我们还要发展舰载型的预警机,电子机和反潜机,用运-20这种庞然大物改造后的这些特殊机种受自身机体体积和自重的限制,上舰就是个问题。

  用大型客机改这些特殊机种,性价比和实用性应该是最优的。有伙伴可能说,6哥呀,C919国产化只有50%多点儿,尤其是核心部件发动机还是进口人家美法合作生产的,就是美国佬允许你改装军用,但关键时断货,你再先进的电子平台最终也得趴窝不是?更何况美国佬现在把我们当成最主要的战略对手,它怎么会允许你装有它的发动机的客机改装成军用机种呢?

  我们不是有CJ-1000A吗?它可是我国第一款商用航空发动机产品,是装配国产大飞机的惟一国产动力。

  我们现在之所以用美法生产的发动机,大概是因为国产发动机推重比达不到要求和寿命短的原故吧?

  就如上边说的,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假以时日,商用航空发动机性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至于说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请参照我们的高铁建设。

  中国有优秀的国家体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庞大的人才储备库(另外每年还有几百万的理工类大学毕业生)等等,有这么多别国无法企及的条件,我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更何况俄罗斯不是在跟我们一起研制宽体客机吗?窄体客机受限不能用,也许宽体客机是个不错的选择,总之就是我们选择的机会很多,关键是看会不会把握。

  在产业布局,社会效益方面

  就像我们的航天事业一样,大飞机项目涉及上千个部门,几万科研从业人员,在原材料采购、技术加工等方面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配套发展,参与发展项目的相关的从业人员会有几十万,甚至上万百,解决了就业的同时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把原本外购节省下来经费和出口创造的外汇投入到研制和生产中,到时会有更多廉价、舒适的客机被投入到国内外的航运中。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配合国内陆上交通的由东向西扩展,空中航线也会开辟更多,东中西部经济的互联互通势必会加大人员频繁来往的密度,空运的繁忙又会带动相关产的发展,这就是良性发展。

  C919的完美首飞代表着我们这个超级大国的工业实力,承载着我们中国主导新技术的时代梦想,我们没理由不为她高兴,更有理由为她骄傲和自豪。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3-19 17:47 , Processed in 0.0734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